人民生活幸福,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
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的许多干部和战士文化程度并不高,有的甚至大字不识几个,但为了适应革命任务需要,他们就如饥似渴、见缝插针学习。——2023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干部培训体系要围绕培养复合型干部这个目标加强改革领导干部要结合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多读、精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多读、精读一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篇章,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将其内化于心,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真正让理想信念成为自己心中的灯塔,凝聚精气神的灵魂。
各级党校要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统筹谋划、协同发力,努力使理论教育更加系统深入、党性教育更加触及灵魂、能力培训更加精准高效,真正把党校打造成领导干部掌握看家本领、提高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增强履职本领的重要基地。如今,我们的学习条件不知道比过去好多少了,还不好好学习、抓紧学习就说不过去了。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悟。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为培养造就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制定时间表、擘画路线图。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使广大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年轻干部培养,不能搞大水漫灌,更不能任其自然生长,要精耕细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施肥浇水、修枝剪叶、驱虫防病。
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2022年1月18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坚持系统观念,把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训作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要增强干部素质培养的系统性、持续性、针对性,优化干部成长路径,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不能预设晋升路线图,把理想信念教育、知识结构改善、能力素质提升贯穿干部成长全过程。从前住帐篷、睡地上、点羊油灯,现在住新房、睡床上、家电齐全……看着窗明几净的客厅,青海格尔木长江源村村民申格总会想起7年前的情景。
(四)文化如水,水脉亦文脉。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深刻体现着发展和保护的辩证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振聋发聩。这些湿地的精灵,赋予这里无限生机。
入夏以来,这里的家庭旅馆一房难求。万里长江见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湖北省宜昌市许家冲村俯临长江,景色秀美,是坝头库首第一村。
如今,这株楠木树已从7米多长到近10米。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5年前,总书记来过我们村。在人民群众支持下,人民解放军一举突破国民党反动派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长江双肾洞庭湖、鄱阳湖频频干旱见底,近30%的重要湖库富营养化,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
人民生活幸福,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通江达海,习近平总书记以全球化视野擘画新时代万里长江图:深化向东开放、加快向西开放,统筹陆海开放,扩大沿边开放,打造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开放走廊,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码头考察,详细了解港区情况和复工复产情况。中部,长江中游城市群崛起。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在合肥参观安徽创新馆,指出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代表党中央祝贺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落成使用。一首《长江之歌》随着奔腾的长江之水,唱响未来。
这两年环保部门动真格严查,开出2700多万元的长江流域‘史上最大环保罚单,倒逼企业关闭污染严重、难以改造的生产线,投入约1亿元引进行业最先进的治污装置,不仅解决了多年的污染问题,而且推动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一举两得。在长江入海口的上海,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我曾经在上海工作过,切身感受到开放之于上海、上海开放之于中国的重要性……这是2023年7月25日拍摄的上海崇明西沙湿地公园(无人机照片)。
游客在位于安徽合肥的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2021年5月3日摄)。2018年4月26日,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我看到新华社一篇报道反映,位于长江‘九曲回肠石首段的一家临江化工企业,产业规模居世界前三,是当地的纳税大户,但也是排污大户,严重污染问题多年难以解决,周围群众苦不堪言。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良渚遗址调研,强调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她和同事向总书记汇报了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和珍稀植物保护情况。化工围江,是困扰长江的顽疾。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世界屋脊发源,穿高山峡谷,汇百川入海,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哺育着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
(一)江苏南通,江畔明珠。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黄桂云至今难忘那一刻: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峡大坝左岸坝首考察。
通古达今,与时俱进是长江的品格。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
印证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良渚古城遗址2019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人民的愿望,总书记牢记在心: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按照总书记指明的方向,阳逻港如今已开通各类集装箱航线20余条,实现航运向东入海、班列向西入欧,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万标箱。
长江的保护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长久的牵挂。70多年前,解放战争最后一场大战役在长江边展开。
如今,当地努力打造诗词文化品牌,千年诗城魅力彰显。一次次,习近平总书记凝望着长江,思考着长江,用心用情推动着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
茂林修竹、古井桂树、肃穆祠堂……位于四川眉山的三苏祠——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承载着千年文思、家国情怀、中华文化。上世纪90年代,由于非法捕猎、产业污染等原因,崇明东滩这一鸟类迁徙的国际加油站一度面临生态危机。
新旧动能转换,关键靠创新。货轮停靠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装卸货物(2023年5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2021年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启动。
你们要把工作生活安排好,保重身体,以最好的方式来告慰他们。当地出台办法建立专门制度,推动修缮和保护历史建筑,对文化街区实施连片保护性利用。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一路走一路察看祠内建筑、陈设、楹联、题记,不时询问三苏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和家训家风,以及三苏祠历史沿革、东坡文化研究传承等情况。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沿线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生态方面也付出了代价——厂房污水横流、码头砂石飞溅、水质持续恶化。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心系长江之变,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再启长江之行,宜昌、荆州、岳阳、武汉,一路望闻问切,进一步开出药方:治好长江之病还是用老中医的办法,追根溯源、分类施策。在长江消失多年的鳤鱼出现频次快速增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